A股末日?特朗普再挥刀!陈果这次又想忽悠谁?
特朗普的“对等关税”闹剧:A股的多头们还能撑多久?
关税大棒下的市场恐慌:谁在裸泳?
特朗普政府挥舞着“对等关税”的大棒,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,更像是一出不断重演的闹剧。每次都是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——先是高调宣布加征关税,接着全球市场一阵鸡飞狗跳,最后大家再慢慢消化,寻找新的平衡。这次也不例外,34%的关税看似吓人,但真正能造成多大冲击,恐怕还要打个问号。
问题在于,市场的情绪往往比实际影响更可怕。就像一群人走在沙滩上,突然有人喊了一句“鲨鱼来了!”,结果必然是踩踏事件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恐慌情绪的传播速度远超理性分析。那些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的电子科技企业、跨国公司,无疑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。要知道,在资本市场上,预期往往会自我实现。当投资者普遍认为某个行业要完蛋的时候,即使它本身没那么糟糕,也会被资金抛弃,最终真的“完蛋”。
陈果的乐观论调:是金玉良言还是麻醉剂?
这个时候,总会有一些“专家”跳出来稳定军心,告诉你“不要慌,问题不大”。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陈果就是其中一位。他高喊着“我依然是中国股市的多头”,听起来是不是很提气?但他给出的理由,却让人不敢苟同。
什么“关税冲击不改A股中期逻辑”,什么“现在不是减仓的时候”,简直就像是股市版的“没病走两步”。难道陈果先生没看到,这次的关税风波,叠加了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吗?难道他没意识到,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,远比想象的更加严峻吗?
当然,作为一名策略分析师,陈果有义务维护市场的稳定。但是,一味地唱多,粉饰太平,只会让投资者麻痹大意,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。真正的专业人士,应该客观分析风险,理性提出建议,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情绪,昧着良心说话。
内需股避风港?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!
陈果将“内需为主的行业”视为避风港,认为它们受关税影响较小,还能受益于国内宽松政策。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仔细一想,却充满了漏洞。
没错,食品、农业、军工等行业,对出口的依赖度确实不高。但是,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,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会下降。难道你觉得,老百姓会因为中美贸易战,就多买几斤猪肉、多喝几瓶白酒吗?更何况,这些所谓的“内需股”,早就被资金炒上了天,估值高得离谱。一旦市场情绪逆转,这些股票很可能成为下跌的急先锋。
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。聪明的投资者,应该分散投资,对冲风险,而不是听信所谓的“专家”之言,盲目追捧某个概念。
自主可控的迷思:政策红利能持续多久?
陈果还提到了“进口替代与自主可控行业”,认为它们将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。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
不可否认,在某些关键领域,中国确实需要实现自主可控。但是,自主可控不是闭关锁国,更不是为了追求政绩,不惜一切代价地扶持某些企业。如果这些企业缺乏竞争力,只能依靠政府补贴生存,那么它们就永远无法真正地“自主可控”。
而且,政策红利是有时效性的。一旦政府的补贴力度下降,或者政策方向发生改变,这些企业很可能就会被打回原形。所以,投资者在选择“自主可控”概念股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仔细甄别,不要被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所迷惑。
理性投资?还是掩耳盗铃?
陈果反复强调“投资者仍应保持理性”。 这句话本身没错,但问题在于,在充满噪音的市场中,如何才能保持理性?
当各种消息满天飞,当股价像过山车一样上下波动,当周围的人都在疯狂买入或卖出的时候,保持理性简直就像是在逆水行舟。更何况,很多投资者根本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分析能力,他们所谓的“理性”,往往只是盲从和自我安慰。
与其高喊“保持理性”,不如帮助投资者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,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,理性判断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,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。
降息降准的药方:能医得了A股的病吗?
陈果认为,降息降准有望改善市场估值,是布局的良好时机。这又是典型的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。
降息降准确实可以释放流动性,刺激经济增长。但是,如果经济结构存在问题,资金流入了不该流入的领域,那么降息降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更何况,A股的病,不仅仅是缺钱,更在于制度不健全,监管不到位,信息不对称等等。
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,仅仅依靠降息降准,就像是给病人打吗啡,只能暂时缓解疼痛,无法根治疾病。
不要在恐慌中减仓?那什么时候减?
陈果劝诫投资者“不要在恐慌中减仓”,还算有点良心。但是,他并没有告诉投资者,什么时候应该减仓,以及如何减仓。
事实上,减仓是一门艺术,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目标和市场状况,做出综合判断。一般来说,当市场出现明显的泡沫,或者当持有的股票基本面恶化时,就应该考虑减仓。
当然,减仓并不意味着完全清仓,而是应该逐步减持,保留一部分仓位,以防止踏空。同时,也要注意控制减仓的节奏,避免一次性抛售,引发市场恐慌。
别被“产业本身”忽悠了!
陈果强调,在分析产业和公司长期价值时,不应过度放大单一事件的影响,核心是要围绕产业本身进行分析。 这话听起来很深刻,但实际上却是在偷换概念。
没错,产业本身很重要,但是,单一事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,可能会摧毁一座城市,改变一个产业的格局。
更何况,A股的很多“产业”,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。有些产业产能过剩,竞争激烈;有些产业技术落后,缺乏创新;有些产业则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,发展前景不明朗。
如果只关注“产业本身”,而忽略了这些现实问题,那么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